7月8,世界单体最大“盐光互补”项目——华电天津海晶100万千瓦“盐光互补”电站并网发电。这一项目预计每年将生产出15亿度绿电能,为产业带来巨大收益. 这种清洁能源助力产业发展新突破,也将为后续复合式产业跨越进步提供行之有效可贵借鉴.
华电天津海晶100万千瓦“盐光互补”光伏项目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长芦盐场,总面积达2万亩,相当于1868个足球场大小. 该项目探索了一种名为“盐光互补”新型复合产业模式,通过将光伏发电与盐田晒盐作相结合. 在盐田上架设光伏组件,确保盐业生产正常运行同时,实现水上发电和水下水产养殖立体高效生产方式,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值效益。光伏电站管理系统
据悉,该项目一旦投产,每年将产出约15亿度绿电能,进一步推动华北地区绿能源结构转型,光伏电站管理系统并带动区域产业链内部循环。15亿度清洁电力重要不言而喻. 根据科学推算,这相当于减少了约12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足以满足150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需求。
这个“盐光互补”电站光伏面板在架设时采用了一些特殊设计。首先,光伏阵列之间距离相较于一般光伏电站设计更长,达到了14米,是常规电站两倍多. 这样做目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光伏板对水面遮挡和对盐业生产影响. 此外,每块光伏面板坡度都精确设计为17°,远低于一般光伏电站30°至40°. 这一设计是基于一年四季太阳运行轨迹观察,17°坡度可以最小化光伏面板对水面遮挡。值得一提是,光伏电站管理系统与一般光伏电站单面发电不同,“盐光互补”电站光伏面板实现了双面发电.
这一盐光互补复合产业模式不仅能够为能源领域带来可持续发展新选择,同时也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光伏发电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清洁能源,同时保障了盐业生产正常进行. 而水下水产养殖则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盐场产值效益,形成了一地三用生产模式. 这一模式成实施,对于其他类似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总来说,华电天津海晶100万千瓦“盐光互补”光伏项目并网发电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进展。它不仅为产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收益,还为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可行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复合产业模式,光伏发电、水面制卤和水下养殖成融合在一起,实现了产业多元化发展. 这一成案例为未来类似项目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盐光互补模式推广应用将进一步促进清洁能源普及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