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全球规模最大、海拔最高“水光互补”电站在正式投产发电。这个名为柯拉一期光伏电站项目标志着全球首个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电站建成. 这个电站位于省甘孜州,年平均发电量达到20亿度,每年能节约标准煤超过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160万吨. 该电站投产为川渝电力保供提供了强有力支持,也为即将开幕成都大运会提供了可电力保障.
柯拉一期光伏电站采用了“水光互补”发电模式,光伏电站管理系统解决了新能源消纳难题. 该电站位于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附近,海拔高达4600米,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占地面积达到2.5万亩。电站通过500kV输电线路接入距离50公里两河口水电站,实现了光伏发电和水电“打捆”送出。水光互补模式运行机制如下:当光照充足、光伏出力较大时,光伏电站管理系统两河口水电站减少机组出力,将多余水储存起来;当受到多云、降雨等因素影响,光伏出力减小时,两河口水电站引水发电,增大水电出力. 通过水电站调节,光伏和水电能够稳定输出电能,这有利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同时,水光互补模式还可以平抑光伏发电波动,提高电网对新能源接纳能力.
雅砻江流域不仅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能源基地,也是电力保供重要能源基地. 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建成将水光互补规模提升到了百万千瓦级别,为区域清洁能源起到了积极带动作用。雅砻江流域水光互补成经验将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集中,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建设工程十分艰巨. 该电站场址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相当于2000多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电站需要安装200多万块光伏组件,其支架用钢量近5万吨,相当于在海拔4000多米高地再造一座“鸟巢”. 为了实现全球领先水光一体“数智化”光伏电站工程,柯拉一期光伏电站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使得电站建设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水光互补发电模式在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上具有巨大潜力. 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应用推广,水光互补模式将成为新能源重要方向。它不仅可以提高电网稳定和可,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对传统能源依赖,推动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